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四家真蹟 册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书法
品名
宋四家真蹟 册
作者
书体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摺装),册(蝴蝶装)
创作时间
语言
汉文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一
30.3x30.5
本幅二
29x47.9
本幅三
29x25.5
本幅四
27.8x47.4
本幅五
27.6x38.3
本幅六
26.7x28.8
本幅七
28.8x41.9
本幅八
29.5x31.5
本幅九
29.4x33.8
本幅十
24.7x37
本幅十一
24.7x27.1
第三件题跋一
26.8x40.4
第三件题跋二
26.6x53.5
第三件题跋三
26.7x44.2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题签
清高宗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重华宫监藏宝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石渠定监
监藏宝玺
宝笈重编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监玺
收传印记
景道进德斋记
收传印记
内府书印(重一。均半印)
收传印记
福建路提举司印(重一)
收传印记
提举福建路税(半印)
收传印记
提领措置会子库印
收传印记
长
收传印记
悦生
收传印记
李和审定真蹟(重二)
收传印记
水竹家(重一。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谿翁堂
收传印记
园公
收传印记
鲜于枢伯机父
收传印记
司印(半印)
收传印记
黄琳美之
收传印记
琳印(重二。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寄傲(重一)
收传印记
项元汴印(重五)
收传印记
子京父印(重四)
收传印记
墨林秘玩(重四)
收传印记
项元汴氏审定真迹(重三。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墨林父(重三)
收传印记
项子京家珍藏(重三)
收传印记
墨林生
收传印记
子孙世昌(重四。内半印二)
收传印记
退密(重二)
收传印记
墨林外史(重二)
收传印记
墨(重三。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林(重三。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净因庵主
收传印记
子京所藏(重一。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神(重二)
收传印记
奇(重二)
收传印记
六艺之圃
收传印记
西楚王孙
收传印记
项墨林监赏章(重四)
收传印记
华雪斋(重一。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项叔子(重一。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子孙永保(重三)
收传印记
沮溺之俦(重一)
收传印记
墨林堂
收传印记
神(重七。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品(重七。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木鸡
收传印记
墨林嬾叟(重一)
收传印记
游方之外(重二)
收传印记
逸民
收传印记
惠泉山樵
收传印记
桃花源里人家
收传印记
子京(重二)
收传印记
西畴耕耦(半印)
收传印记
虚朗斋(重二。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煮茶亭长(重一)
收传印记
会心处(重一。内半印一)
收传印记
项氏子京(重一)
收传印记
墨林砚廦
收传印记
墨林山人(重一)
收传印记
尧封
收传印记
博雅堂宝貦印(重二。内半印二)
收传印记
元汴之印
收传印记
癖茶居士
收传印记
宫保世家(重一。皆半印)
收传印记
项墨林父秘笈之印
收传印记
平生真赏(重一)
收传印记
隐居放言
收传印记
墨林主人
收传印记
神游心赏
收传印记
墨林项季子章(重二。内半印二)
收传印记
天籁阁
收传印记
若水轩(半印)
收传印记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重一)
收传印记
长病仙
收传印记
世外法宝
收传印记
廷
收传印记
陈定印(重一)
收传印记
陈定(重二)
收传印记
陈氏家藏
收传印记
王鸿绪印(重六)
收传印记
俨斋秘玩(重九)
收传印记
鸿绪之印(重一)
收传印记
俨斋书印(重一)
收传印记
鸿绪(重三)
收传印记
云间王俨斋收藏记
收传印记
王俨斋鉴赏法墨名画
收传印记
俨斋
收传印记
横云山人
收传印记
赐金园主人
收传印记
宝晋山房
收传印记
淛河沈氏勖礼彦敬(半印)
收传印记
邹之麐印
收传印记
郭□虎真赏印
收传印记
为善最乐
收传印记
爵□□印
收传印记
秘玩之印(半印)
收传印记
(二半印不可辨)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技法
技法
说明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四家真蹟 册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672-167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146-151
收藏着录
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一册,页40-63、193-195
参考书目
1.何传馨,〈苏轼次辩才韵诗〉,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 北宋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页361- 363。 2.何传馨,〈过溪二老 — 苏轼次辩才和尚韵诗与书法〉,《故宫文物月刊》,第279期(2006年6月),页62-67。 3.何传馨,〈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 北宋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页373
参考书目
17.何传馨,〈宋蔡襄尺牍〉,收入何传馨编,《书法之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五月初版一刷),页73。 18.〈书尺牍(澄心堂帖)〉,收入何传馨、陈阶晋、何炎泉编,《故宫法书新编 (八) 宋 蔡襄墨蹟》(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年九月初版一刷),页68-70。 19.〈次辩才韵诗〉,收入何传馨、陈阶晋、何炎泉编,《故宫法书新编(十) 宋 苏轼墨蹟(下)》(台北:国立故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