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四家法书 卷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书法
品名
宋四家法书 卷
作者
书体
色彩
装裱形式
卷
创作时间
语言
汉文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一
29.6x59
本幅二
30.9x47.9
本幅三
29.3x21.7
本幅四
26.5x82
隔水一
13
裱绫一
15.2
裱绫二
15.4
裱绫三
15.6
裱绫四
15.8
裱绫五
15.4
隔水二
12.7
拖尾
50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拖尾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题跋
笪重光
拖尾
康熙丁卯(西元一六八七年)孟夏四月乙巳十一日戊午。江上外史笪重光。书於鴳笑斋。
楷书
康熙丁卯(西元一六八七年)孟夏四月乙巳十一日戊午。江上外史笪重光。书於鴳笑斋。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石渠定监
监藏宝玺
宝笈重编
监藏宝玺
养心殿监藏宝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隆裕皇太后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内府书印(重一。半印一。)
收传印记
鲜于
收传印记
方外司马
收传印记
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孙永保
收传印记
袁忠彻印
收传印记
尚宝少卿袁氏忠彻印
收传印记
□衮堂(白文。半印。)
收传印记
□□堂(朱文。半印。)
收传印记
静思斋印(半印)
收传印记
琳印(重一)
收传印记
神(重一)
收传印记
品(重一)
收传印记
项元汴印(重一)
收传印记
平生真赏
收传印记
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重一)
收传印记
墨林项季子章
收传印记
西畴耕耦(重一。半印一。)
收传印记
子孙世昌(重一。半印一。)
收传印记
檇李
收传印记
项子京家珍藏(重一)
收传印记
项墨林鉴赏章
收传印记
墨林嬾叟
收传印记
子京珍秘
收传印记
神游心赏
收传印记
寄傲
收传印记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
收传印记
博雅堂□□□(半印)
收传印记
□□之圃(半印)
收传印记
张孝思(重二)
收传印记
张则之(重一)
收传印记
张孝思赏鉴印
收传印记
吴桢
收传印记
东海张应甲字先三号希逸宝藏书画印
收传印记
希逸氏(重二)
收传印记
张应甲印(重二)
收传印记
重光(重一)
收传印记
江上外史
收传印记
西江直指
收传印记
江上(半印)
收传印记
笪重光印(白文。重三。)
收传印记
笪重光印(朱文)
收传印记
笪在辛(重二)
收传印记
直指绣衣御史章(重一)
收传印记
润州笪重光鉴定印
收传印记
江上笪氏图书印(重三)
收传印记
复澂(重二)
收传印记
玉乳(重二)
收传印记
李宗孔(重三)
收传印记
守真抱一
收传印记
李书楼
收传印记
商丘宋荦审定真迹(重三)
收传印记
商丘宋氏收藏图书
收传印记
淛河沈氏勖礼彦敬敬斋图书秘玩之印(重二。内半印二。)
收传印记
竹用苍筤出乎震也匠施矫揉劳乎坎也制形者圜象釆乾也仗艮之指执坤之柄仗离之明鼓巽之风子其受之无俾兑折(重一)
收传印记
邦杰氏(钤盖於另一印上,下面之印可辨为□曹□氏四字)
收传印记
野堂姜氏珍玩(重一)
收传印记
南台御史汉川王谏印
收传印记
清赏(半印)
收传印记
仅斋
收传印记
吴氏原适
收传印记
袁说友印
收传印记
图书之印(半印)
收传印记
袁同印章
收传印记
内府书印(重一。半印一。)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技法
技法
说明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四家法书 卷
英译名
Calligraphy of the Four Great Sung Masters
英译名
Calligraphy of the Four Song Masters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第二册,页1102-1103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一),第一册,页141-144
收藏着录
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三册,页34-45、178-182
参考书目
1.〈致资政谏议明公尺牍(海隅帖)〉,收入何传馨、陈阶晋、何炎泉编,《故宫法书新编 (八) 宋 蔡襄墨蹟》(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年九月初版一刷),页6-11。 2.〈次韵三舍人省上诗〉,收入何传馨、陈阶晋、何炎泉编,《故宫法书新编(十) 宋 苏轼墨蹟(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年九月初版一刷),页38-41。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