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元赵孟頫七札 册
赵孟頫七札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书法
品名
元赵孟頫七札 册
作者
书体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推蓬装)
创作时间
语言
汉文
释文
赵孟頫七札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一
30.6x62.8
本幅二
28.5x53.5
本幅三
25x47
本幅四
26.7x47.6
本幅五
31.4x40.8
本幅六
25.9x40.9
本幅七
26.9x42.1
後副叶
28x39.9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後副叶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题跋
王穉登
後副叶
太原王穉登敬题
行书
太原王穉登敬题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嘉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项笃寿印(重一)
收传印记
子长
收传印记
檇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重一)
收传印记
蕉林
收传印记
观其大略
收传印记
陈定(重一)
收传印记
陈以御(重一)
收传印记
无恙(重三)
收传印记
秋颿
收传印记
毕沅秘藏
收传印记
毕沅审定
收传印记
秋颿珍赏
收传印记
毕沅宝藏(重一)
收传印记
毕泷审定
收传印记
毕泷监赏(重一)
收传印记
李应徵印(重一)
收传印记
李霞举监赏章(重一)
收传印记
欣遇
收传印记
海龙
收传印记
宝之
收传印记
孙琦之印(重二)
收传印记
宜子孙
收传印记
冯梦(半印)
收传印记
(半印不辨)
监藏宝玺
宝笈三编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技法
技法
说明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元赵孟頫七札 册
英译名
Seven Letters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四册,页1555-1557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38-40
参考书目
1.何传馨,〈赵孟頫的侧影 — 院藏〈七札〉册观後〉,《故宫文物月刊》,第264期(2005年3月),页20-30。
内容简介(中文)
赵孟頫行楷书。大抵自二王出。参以李北海。益以天姿绝世。融铸自成面目。生平选笔选纸皆极精严。此七札原装为一册。纸皆砑制极精。兼以笔墨合手。故无一不精妙绝伦也。孟頫用笔通婉圆成。尽笔之性以为己用。无一笔不提顿。无一笔不贯通。岂特一代豪雄。抑亦千载罕觏。第以修饰稍过。人亦或有讥之者耳。
内容简介(英文)
Chao Meng-fu’s (1254-1322) running and regular scripts were largely based on the calligraphy of Wang hsi-chih (321-379) and Wang Hsien-chih (344-388). Together with the influence of Li Yung’s (678-747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