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元赵孟頫鲜于枢墨蹟合册 册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书法
品名
元赵孟頫鲜于枢墨蹟合册 册
作者
书体
色彩
装裱形式
册(蝴蝶装)
创作时间
语言
汉文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一
28.3x44.6
本幅二
28.2 x42.4
本幅三
24.5 x45.5
本幅四
26.9 x53.6
後副叶一
27.2 x55
後副叶二
27.2 x35.6
後副叶三
30.5 x39.8
後副叶四
30.5 x41.8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後副叶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题跋
上官伯圭
後副叶一
鄱阳上官伯圭父
草书
鄱阳上官伯圭父
题跋
道士清权
後副叶二
清权斋书
行楷书
清权斋书
题跋
薛羲
後副叶二
上清外史薛羲谨题
行楷书
上清外史薛羲谨题
题跋
邓宇
後副叶二
邓宇观于三山郑居贞之寓轩
楷书
邓宇观于三山郑居贞之寓轩
题跋
董其昌
後副叶三
壬寅(西元1602年)长至後五日。董其昌。
草书
壬寅(西元1602年)长至後五日。董其昌。
题跋
陈继儒
後副叶四
陈继儒题
草书
陈继儒题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养心殿监藏宝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监玺
收传印记
水帘洞道士(重二)
收传印记
箕子之裔
收传印记
鲜于
收传印记
虎林隐吏(重一)
收传印记
薛玄卿印(重三)
收传印记
游心古道(重二)
收传印记
张坤厚印(重三)
收传印记
真佑(重三)
收传印记
绣山(重二)
收传印记
洪章(重一)
收传印记
洪厓子章(重一)
收传印记
张氏伯元(重三)
收传印记
留伯全印(重一)
收传印记
林阿士衡(重三)
收传印记
白雪巢图书印(重四。其一残损)
收传印记
张氏志德(重三。其一半印)
收传印记
灌湘(重二)
收传印记
湖海伟观(重三)
收传印记
格斋图书
收传印记
李建印信(重一)
收传印记
郑桓之印(重一)
收传印记
河东司徒世家
收传印记
郑氏居贞
收传印记
二十四喦人李又玄同叟信(重六。其五半印)
收传印记
宋荦审定(重七)
收传印记
商丘宋氏收藏图书
收传印记
(三半印不识)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技法
技法
说明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元赵孟頫鲜于枢墨蹟合册 册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471-47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227-231
参考书目
1.何传馨,〈赵孟頫鲜于枢墨蹟合册〉,收入石守谦、葛婉章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1年初版),页300-301。 2.何传馨,〈大汗的世纪 赵孟頫鲜于枢墨蹟合册〉,《故宫文物月刊》,第223期(2001年10月),页17-18。 3.何传馨,〈元鲜于枢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收入何传馨编,《书法之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五月
内容简介(中文)
赵孟頫(西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人。宋宗室後裔,入元後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工书善画,冠绝一时。其行书直追二王,深得晋人风范神韵,为元代书坛领袖。本次选展两开,其一为告知鲜于枢张冶中藏有唐虞世南〈枕卧帖〉;其二是抄录《新唐书》〈裴行俭传〉有关裴氏书法成就的文字。体势清新俊逸,行笔圆韵流畅,乃赵书中精好之作。选自赵孟頫、鲜于枢墨蹟合册。
内容简介(英文)
Chao Meng-fu (native to Wu-hsing) was a Sung imperial descendant and appointed under the Yüan as a Hanlin Academician. Unparalleled at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t the time, his running script goe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