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元倪瓒容膝斋图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元倪瓒容膝斋图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水墨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74.7x35.5
诗塘
9.2x35.3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诗塘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倪瓒
本幅
壬子(西元一三七二年)岁七月五日。云林生写。
行楷书
壬子(西元一三七二年)岁七月五日。云林生写。
作者款识
倪瓒
本幅
屋角(东字点去)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亹亹清谈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甲寅(西元一三七四年)三月四日。檗轩翁复携此图来索谬诗。赠寄
行楷书
屋角(东字点去)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亹亹清谈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甲寅(西元一三七四年)三月四日。檗轩翁复携此图来索谬诗。赠寄仁仲医师。且锡山予之故乡也。容膝斋则仁仲燕居之所。他日将归故乡。登斯斋。持酒。展斯图。为仁仲寿。当遂吾志也。云林子识。
题跋
邵宝
诗塘
二泉山人邵宝。为复轩翁书於容春堂。甲戌十月八日。
二泉山人邵宝。为复轩翁书於容春堂。甲戌十月八日。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养心殿监藏宝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收传印记
高阳李霨坦园氏图书
收传印记
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
收传印记
友古轩珍赏
收传印记
友古轩
收传印记
也园索氏收藏书画
收传印记
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
收传印记
阿尔喜普之印
收传印记
东平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主要主题
建筑
斋馆
次要主题
建筑
亭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湖海
其他主题
树木
技法
技法
说明
皴法
折带皴
苔点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元倪瓒容膝斋图 轴
英译名
The Jung-hsi Studio
英译名
Rongxi Studio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4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22-223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301-302
参考书目
1.蒋复璁,〈倪瓒容膝斋图〉,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元四大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二版,1984年三版),页58-59。 2.薛慧蓉,《倪瓒容膝齐图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论文,1986年。 3.苏玲怡,〈我们S4的南方忧郁 不要政治,只爱江湖—元末文人画四大家〉,《典藏古美术》,第216期(2010年9月),页150-153。 4.
内容简介(中文)
倪瓒(西元一三0一至一三七四年)字元镇,号云林、迂翁。家富饶,筑清閟阁蓄古书画,善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 此幅成於洪武壬子(西元一三七二年),七十二岁所作。?此帧先写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又寄赠医师仲仁,请云林补诗,容膝斋即仲仁居处,是先有画而後有题者也。此幅笔墨极为淡雅,画树墨色层次较多,中锋多於侧笔,近坡皴多染少,皴笔亦特觉清劲。
内容简介(中文)
倪瓒画此於壬子(洪武五年,1372),两年後题赠潘仁仲医师。此时已是明朝,倪瓒自元末江南动乱後,放弃家业飘泊於太湖将近二十年。画中描写一河两岸景致,前景坡岸略广,但空亭却更为简略。从荆关风格衍生而出的折带皴笔,既模糊了山石的轮廓分际,也改造了董源湿润浓重笔触,转化为素净的笔墨形式。黄公望於二十多年前指点倪瓒作〈六君子图〉的董源面貌,已经转化成更为精链的形式语汇。(20110609)
内容简介(英文)
Ni Zan painted this work in 1372 during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wo years later inscribing and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ian Pan Renzhong. Then already in the Ming dynasty, Ni Zan had given up his fa
内容简介(英文)
Ni Tsan (tzu Yüan-chen, hao Yün-lin, Yü-weng) was a native of Wu-hsi, Kiangsu. Son of a wealthy merchant, he was a bibliophile, collector, amateur poet and painter. He remained aloof of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