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徽宗文会图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宋徽宗文会图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设色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184.4x123.9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宋徽宗
本幅
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行书
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作者款识
宋徽宗
本幅
(押字)
(押字)
题跋
蔡京
本幅
行书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石渠定监
监藏宝玺
宝笈重编
监藏宝玺
养心殿监藏宝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监玺
收传印记
项墨林监赏章
收传印记
檇李项氏士家宝玩
收传印记
真赏
收传印记
项元汴印
收传印记
墨林秘玩
收传印记
项叔子
收传印记
耿会侯监定书画之章
收传印记
信公珍赏
收传印记
公
收传印记
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
收传印记
琴书堂
收传印记
丹诚
收传印记
宜尔子孙
收传印记
珍秘
收传印记
櫰庭清玩
收传印记
阿尔喜普之印
收传印记
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
收传印记
(画幅左下角及右下角尚各有旧印数方。但漫漶不可辨。)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人物
官员(臣)
主要主题
人物
高士(士人、隐士)
其他主题
人物
侍从(侍女、童仆)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树木
杨柳
其他主题
建筑
庭院
其他主题
器用
家俱(屏风)
桌,椅
其他主题
器用
饮食器
其他主题
器用
文房用具
其他主题
器用
乐器
技法
技法
说明
工笔
界画
双钩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徽宗文会图 轴
英译名
Literary Gathering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第二册,页929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65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97-298
参考书目
1.陈阶晋,〈宋徽宗文会图〉,收入王耀庭、许郭璜、陈阶晋编,《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页88-89。 2.〈宋徽宗文会图〉,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园林名画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十月初版),页69-70。 3.陈韵如,〈宋徽宗文会图〉,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 北宋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
内容简介(中文)
宋徽宗(西元一0八二─一一三五年),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山水花鸟人物莫不笔墨挺秀,雅韵宜人,书号瘦金体,笔势劲逸。 画园池岸边,竹树掩映,中设大案,坐饮者八人,一人立执檀板,二人树下立谈,侍者九人,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矣。
内容简介(中文)
宋徽宗(西元1082-1135年),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山水花鸟人物莫不笔墨挺秀,雅韵宜人。 本幅描绘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鈎,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矣。 此画庭台器具
内容简介(中文)
虽然不是徽宗皇帝亲笔所画,但此画右上方有他的题诗,左方对称的则是宠臣蔡京的和诗,内容提及唐太宗与十八学士的故实,意在称颂当时朝中人才之盛,文治更过盛唐。这是徽宗亲自指导下的画院产品。 画中於庭院置大桌,有文士围坐,描绘精工细致,与其他徽宗画院作品如出一辙。桌上满置之华丽器皿与装饰,让人想见宫中宴集景象。以宫苑为舞台,邀请观众欣赏的表现图式,亦见於〈八达春游〉,是一创新手法,影响後世深远。(2006
内容简介(英文)
Even though this is not a work personally brushed by Emperor Hui-tsung, it still bears his inscription of poetry in the upper right, complemented on the left by a poem in harmony by his favored offici
内容简介(英文)
This work represents scholars gathered for a feast at a table under large trees by a pond. In front are servants at a small table preparing tea; one of them holds a long-handled spoon and scoops groun
网页展示说明
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呈现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极精妙之能事。 此图右上虽有宋徽宗(1082-1135)的题诗,左中有他的画押,左上另有蔡京题诗,但俱属可疑,可能是徽宗画院名手之作。 (20110913)
网页展示说明
In this painting appears a group of scholars in the middle of a banquet by a pond and under large trees. In front are attendants preparing tea at a small table, and one of them holds a long spoon to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