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郭熙早春图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宋郭熙早春图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浅设色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158.3x108.1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郭熙
本幅
壬子年(西元一○七二年)郭熙画
壬子年(西元一○七二年)郭熙画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养心殿监藏宝
监藏宝玺
石渠继监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明昌御览
收传印记
司印(半印)
收传印记
真赏
收传印记
珍秘
收传印记
丹诚
收传印记
琴书堂
收传印记
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
收传印记
公
收传印记
信公珍赏
收传印记
宜尔子孙
收传印记
东平
收传印记
阿尔喜普之印
收传印记
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
收传印记
九如清玩
收传印记
也园珍赏
收传印记
道济书府
收传印记
仲雅
收传印记
善卿
收传印记
肃斋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春景
早春
次要主题
山水
溪涧、湍泉
次要主题
山水
瀑布
次要主题
树木
寒林.枯树
次要主题
树木
松
其他主题
人物
行旅
其他主题
建筑
茅草屋
其他主题
建筑
亭
其他主题
船
篷舟
其他主题
山水
山径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其他主题
人物
孩童
其他主题
人物
渔夫、船夫
其他主题
人物
百姓
其他主题
建筑
寺庙
其他主题
建筑
桥
技法
技法
说明
皴法
卷云皴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郭熙早春图 轴
英译名
Early Spring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4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52-53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13-214
参考书目
1.何传馨,〈宋郭熙早春图〉,收入王耀庭、许郭璜、陈阶晋编,《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页74-77。 2.许郭璜,〈宋郭熙早春图〉,收入《李郭山水画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9年初版),页1-4。 3.〈宋郭熙早春图〉,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春景山水画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一月初版),页46。
内容简介(中文)
郭熙(西元一0二三-约一0八五年),河南温县人。画幅左侧中间有一行小字隶书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知此画作於一0七二年。「早春」是「谿山行旅」之後,北宋山水另一里程碑。范宽呈现出大自然庄严与永恒的特质,郭熙则捕捉山水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风貌和烟云变幻的气氛,他画山石多用「云头皴」,林木则以「蟹爪枝」见长。全幅烟岚浮动,暗示宇宙间无穷的生机。
内容简介(中文)
作於一○七二年的〈早春图〉,不仅是郭熙传世的代表作,也是山水画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郭熙在宋神宗时进入宫廷服务,正当王安石变法之际,官府殿阁的新建布置中,都使用了郭熙的山水。此作可能原来也是其中之一。 画中构图有着对称性的安排,但在秩序感中又充满着韵律的变化。而藉着墨色深浅所营造出来的光影效果,更为此山水增添了空间的奇幻。舟樵行旅等活动的加入,也进一步将此意境转化成一个生机处处,可游可居的神奇所在。
内容简介(中文)
画面左侧河谷上方款书「早春壬子年(1072)郭熙画」,上钤「郭熙笔」一印。郭熙,河阳温县人,活动於宋神宗朝(1067-1084),曾为朝廷官署内廷作画,享年八十余岁。 本幅为郭熙传世的重要代表作,成功地於巨大山水构图中展现春景生机。顺着画面中央轴线,蜿蜒布列的岩块、巨松、主山、远峰,连成充满能量的山体动势。其中运笔用墨更见巧思,细腻描绘画中的人物活动,营造出得以居游的景致。 (2011091
内容简介(英文)
Along the left side of the painting is a signature that reads, “‘Early Spring’ painted by Guo Xi in the ‘renzi’ year (1072).” It also bears a seal for “Brushed by Guo Xi.” A native of Wenxian in Heya
内容简介(英文)
Done in 1072, this is not only the finest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master Kuo Hsi,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rviving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Under Emper
内容简介(英文)
"Early Spring" is here conceived of as a mist and forestfilled mountain. The brushwork registers infinite variations of pressure and ink: the silhouette of the rocks and boulders are delineated with a
内容简介(英文)
Kuo Hsi (active late 11th century) came from Wen-hsien, Honan. He was a student (i-hsüeh) in the Painting Academy, specializing in landscapes and wintry trees. He was extremely skilful and profou
网页展示说明
郭熙(活动於十一世纪),河南温县人。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为翰林图画院艺学,善画山水。着有《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史上讨论山水画的一部重要论着。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後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委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乾湿浓淡不
网页展示说明
Kuo Hsi, a native of Honan province, entitled this work "Early Spring" and signed it "Painted by Kuo Hsi in the jen-tzu year (1072)." Coming after "Travelers Amo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by Fan K'uan,
网页展示说明
郭熙(活动於西元十一世纪),河南温县人,神宗时为宫廷画师,早先曾经为京师几个重要的宫殿与寺庙绘制大型的屏风画或壁画,深受皇帝赏识,後来升迁为翰林图画院最高职位的「待诏」,制作了许多大型山水画。他擅长巨障长松,烟云变灭之景,山石用「卷云皴」,树木作「蟹爪」状,创为一派。 此图作於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着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