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人合璧画册 册 宋燕文贵奇峰万木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宋人合璧画册 册 宋燕文贵奇峰万木
作者
书体
色彩
设色
装裱形式
册(摺装?椭圆幅式)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24.5x26
对幅
24.5x26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对幅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题签
裱纸
楷书
题跋
清高宗
对幅
行书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古希天子
监藏宝玺
八徵耄念之宝
监藏宝玺
太上皇帝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次要主题
树木
松
其他主题
山水
云
技法
技法
说明
皴法
皴法
斧劈皴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人合璧画册 册 宋燕文贵奇峰万木
英译名
Strange Peaks and Myriad Trees
别名
宋人 奇峰万木(原题燕文贵奇峰万木)
英译名
Strange Peaks and Myriad Trees (Originally attributed to Yan Wengui [fl. late 10th c.-early 11th c.])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05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六),第四册,页210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三十册,页34-39
参考书目
1.何传馨,〈宋燕文贵奇峰万木〉,收入何传馨、许郭璜编,《夏景山水画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1年七月初版),页92。 2.何传馨,〈燕文贵奇峰万木〉,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页256。 3.陈韵如,〈(传)燕文贵奇峰万木〉,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 北宋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页
内容简介(中文)
燕文贵(西元九六七至一○四四年),浙江吴与人。原隶军中,太宗朝退伍,在京师(河南开封)随郝惠学书,被画院待诏高益发掘,荐入朝廷,补图画院祗侯。善画山水、人物、舟车,尤善於画四季景物,清雅可爱,号为「燕家景」。 高山景色,远山皆在云气之上,近景只露山巅。画山画树,笔法与院藏李唐江山小景卷甚为接近。惟树木干与叶之用笔,及设色情况,较江山小景卷稍觉柔和。当系属同一画风之作品。为宋人合璧画册中之一开。
内容简介(中文)
此作签题旧称「燕文贵奇峰万木」,但实与李唐风格相近。画面以青绿设色绘三组山体,间隔以云雾留白。画幅右下为近景,以数峰相接组而成,画幅左侧为中景,仅见垂直尖瘦的数个山峰,下半则留白表现烟云;再远处,又有藉墨染勾勒轮廓而成的远山。 此画恰可视为〈万壑松风〉与〈江山小景〉之间的转折点。三组山体巧妙呼应,又有留白的云雾加以衬托,画面尺幅虽小却别具远眺辽阔效果。(20101015)
内容简介(中文)
此一高山景色,远山皆在云气之上,近景只露山巅。其笔法与院藏李唐〈江山小景卷〉甚为接近,且更显露年代较早的面貌。特别是在山石块面的分割,利用更多皴染来经营质面。 画无款印,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是李唐(约1070-1150),或南宋学李唐者的作品,与活动於北宋时期的院画家燕文贵(活动於十世纪後半-十一世纪前半)无关,旧签题不确。可能是南宋初,受李唐影响的画家的精心之作。(20061206)
内容简介(英文)
In this scenery of tall mountains, the distant peaks appear floating among the clouds and mist as a mountaintop protrudes in the foreground. The brushwork is quite similar to that of “Landscape” by Li
内容简介(英文)
This work bears an old label that reads, “Strange Peaks and Myriad Trees by Yan Wengui,” though the style is actually closer to that of Li Tang. Three sets of mountain forms separated by blank areas r
内容简介(英文)
Yen Wen-kuei came from the Wu-hsing district of Chekiang,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T'ai-tsung (967-998) he was discharged from military service and started to learn painting under Ho Hui. His abili
研究性论着
本幅画高山景色,近景由主山与两侧坡石构成,岩石向两侧与前方开面,以横斜方向的皴擦,表现不同的质地和凹凸深浅的层次。其上林木蓊郁,因在高山之上,尽是松杉一类的针叶木,间杂几株深墨密点之树,幽深郁密,若层层屏障,高低参差,与远山遥相呼应。远山都在云气之上,左侧群峰耸峙,如列柱插天,右侧对应前景山凹处,再起数峰,渐远渐小渐淡,而有无穷深远之势。 画无款印,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是李唐(约1049--1130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