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萧照画山腰楼观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宋萧照画山腰楼观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水墨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179.3x112.7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萧照
本幅
萧照
楷书
萧照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嘉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宝笈三编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慧辩知贤印章
收传印记
司印(半印)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其他主题
人物
行旅
其他主题
建筑
寺庙
其他主题
山水
石磴、栈道
其他主题
人物
渔夫、船夫
其他主题
山水
瀑布
其他主题
树木
技法
技法
说明
皴法
斧劈皴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萧照画山腰楼观 轴
英译名
Buildings on a Mountainside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页1479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 (卷五),第三册,页76-77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册,页49-50
参考书目
1.许郭璜,〈宋萧照画山腰楼观〉,收入王耀庭、许郭璜、陈阶晋编,《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页110-111。 2.〈宋萧照山腰楼观〉,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名宝上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页227。 3.陈韵如,〈画山腰楼观〉,收入何传馨主编,《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书画卷》(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
内容简介(中文)
萧照,濩泽(今山西阳城)人。颇有学识,亦好绘画。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於太行山与人结夥为盗。一日劫获画家李唐,乃放弃为盗,随之南渡,於南宋高宗绍兴元年(西元一一三一年)入画院为待诏。 在画幅中间绝壁处,有「萧照」二字落款。从画中斧劈皴法之运用,可看出其深受李唐之影响,不仅形似,神韵亦相当接近。
内容简介(中文)
萧照,(西元十二世纪)山西濩泽人。颇知书,亦善画。靖康中流入太行山为盗,一日掠获李唐,素慕唐名,即辞贼随唐南渡,从唐学画,绍兴间入画院。 高山见其半壁,溪流傍山,空旷清远。画法与李唐一脉相承,惟皴山笔法,与唐相较,差见变化耳。款书两字,在舟子头顶最高绝壁处。
内容简介(中文)
画幅中央绝壁处外侧,有「萧照」二字款署。传说北宋末年他於太行山为盗,一日劫获李唐,才随之习画,後亦入南宋画院。本幅左侧画山岩崖壁,岩块多方折峻峭。由此中段山体延伸而出一平台岩块,上立有二人相对与谈,似正在远眺对岸景致。 此画山体构成已脱去北宋大观式山水巨障效果,而与李唐〈万壑松风图〉讲究物象丰厚的近观山水相近,藉坚实岩块、迷茫远山,营造出实、虚相对的景致。(20101015)
内容简介(英文)
In this painting is one side of a central precipice along with a signature of two characters for “Xiao Zhao.” Legend has it that Xiao was a bandit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wh
内容简介(英文)
Streams cascade down the side of a high mountain, only part of which is visible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painting, while on the right a level plain stretches off into the distance. Hsiao Chao's pa
内容简介(英文)
Hsiao Chao, a native of Hu-ts'e (modern Yang-ch'eng, Shansi), was a learned man who practice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1126, with the fall of the Northern Sung, he took to the T'ai-hang mountains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