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水墨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80x29.8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董其昌
本幅
壬寅(西元一六0二年)首春。董玄宰写。
行书
壬寅(西元一六0二年)首春。董玄宰写。
作者款识
董其昌
本幅
时同顾侍御自檇李归。沮雨葑泾。捡古人名迹。兴至辄为此图。
行书
时同顾侍御自檇李归。沮雨葑泾。捡古人名迹。兴至辄为此图。
题跋
陈继儒
本幅
继儒
行书
继儒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石渠定监
监藏宝玺
宝笈重编
监藏宝玺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乐寿堂监藏宝
监藏宝玺
古希天子
监藏宝玺
寿
监藏宝玺
八徵耄念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项圣谟
收传印记
孔彰珍玩
收传印记
李云达珍玩
收传印记
李氏写山楼藏
收传印记
仪周监赏
收传印记
御题翰墨林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次要主题
建筑
茅草屋
其他主题
建筑
桥
其他主题
建筑
亭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树木
寒林.枯树
枯树
其他主题
建筑
水榭
技法
技法
说明
写意
皴法
披麻皴
苔点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轴
英译名
Discussing Antiquity by the Ching River
英译名
Seeking Antiquity at Fengjing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五册,页2850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458-459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八册,页209-210
参考书目
1.李玉珉,〈董其昌葑泾访古图〉,收入李玉珉主编,《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年初版),页257-258。 2.何传馨,〈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故宫文物月刊》,第200期(1999年11月),页58-59。
内容简介(中文)
董其昌(西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万历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山水笔墨爽朗,潇洒自具风格。 思翁自题:「同顾侍御自檇李归,阻雨葑泾,检古人名蹟,兴至輙为此图,古人云偶然欲书为一合。」此帧笔墨蕴藉,无一笔无生机,眞思翁之佳作。
内容简介(中文)
董其昌(西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字玄宰。精监赏,富收藏,为晚明重要书画家及理论家。图作於1602年,款识提及同顾侍御自檇李归,遇雨宿葑泾,检古人名迹,兴起作图。山石以披麻皴钩勒纹理,浓淡墨层层渲染,显示王维、董源一系水墨山水特色。整体浓淡墨色对比强烈,山块树石布局重视连结走势,奠基传统并创新变化。
内容简介(英文)
Tung Ch’i-ch’ang (style name Hsüan-tsai) was a great connoisseur and collector,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inter-calligrapher and theorist. Done in 1602, the inscription here mentions Tung along wit
内容简介(英文)
Tung Ch'i-ch'ang was a native of Hua-t’ing, Kiangsu. His style name was Hsüan-tsai; his sobriquet was Ssu-pai. A chin-shih of 1588, he ultimately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Rites. Tung Ch’i
研究性论着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任皇长子讲官,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七年(1634)退休还里,後二年逝於家乡,諡号文敏。 董其昌精於书画监赏,富收藏,书法与绘画成就卓着,为明代後期重要的书画及理论家。曾谓: 「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注)又倡「南北宗」画论,以唐代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