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明文徵明朱竹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明文徵明朱竹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研朱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117.7x24.3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文徵明
本幅
(第一则)淇园丹凤飞来。几时留得参差翼。箫声吹断。彩云忽堕。碧空犹隔。想是湘灵。泪弹多处。血痕都积。看箫疎瘦影。隔帘欲动。应似落花狼藉。(第二则)莫道清高也俗。再相逢。子猷还惜。此君未老
草书
(第一则)淇园丹凤飞来。几时留得参差翼。箫声吹断。彩云忽堕。碧空犹隔。想是湘灵。泪弹多处。血痕都积。看箫疎瘦影。隔帘欲动。应似落花狼藉。(第二则)莫道清高也俗。再相逢。子猷还惜。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谁把珊瑚。和烟换去。琅玕千尺。细看来不是天工。都是那春风笔。右调水龙吟。高季迪先生作。嘉靖十三年(西元一五三四年)岁在甲午二月五日。徵明因戏写朱竹。遂录其上。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御书房监藏宝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树木
竹
技法
技法
说明
写意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明文徵明朱竹 轴
英译名
Bamboo in Red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16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94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75-76
参考书目
1.江兆申,〈文徵明朱竹 轴〉,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吴派画九十年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再版,1981年三版),页310。 2.〈明 文徵明 朱竹〉,收入谭怡令、刘芳如、林莉娜主编,《满庭芳 历代花卉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0年十二月初版一刷),页152。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0-一五五九年),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绘画师法沈周(西元一四二七-一五0九年),两人同为「吴派」的支柱,对明代中後期的影响显着。 画竹常以墨色来表现,作者在此却以朱色画之,就连款识也用朱书,满纸映红,别有一番视觉感受。而两竿朱竹,瘦硬挺拔,用笔含蓄内蕴,却可见书法中永字八法的笔法。
内容简介(中文)
乙卯(一五五五)秋,写朱竹,题高启词,按嘉靖甲午(一五三四)二月五日曾写朱竹,并题高启词,与此帧正同。惟至晚年,书画用笔,皆转趋转厚耳。 是年,董其昌生。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後以字行,又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诗、文、书、画俱佳,画师沈周(1427-1509),师徒二人同为苏州画坛的支柱,对明代中後期画坛的影响至钜。 本幅写两竿朱竹并立而生,姿态极见瘦硬挺拔,运笔则含蓄内敛,隐隐然涵融有永字八法的书法笔趣。写意画竹通常都以墨色来表现,此作却易之以朱砂色,就连上方题高启(1336-1374)词亦用朱书,满纸映红
内容简介(英文)
Wen Zhengming, a native of Changzhou (modern Suzhou, Jiangsu), originally had the name Bi and the style name Zhengming, which he later went by. He also had the sobriquets Zhengzhong and Hengshan jush
内容简介(英文)
Wen Cheng-ming, a native of ch'ang-chou in Kiangsu (modern Soochow), followed the style of Shen Chou (1427-1509). Both of these artists are considered pillars of the Wu School of painting, having a ma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