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明文徵明画兰竹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明文徵明画兰竹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水墨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62x31.2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文徵明
本幅
清真寒谷秀。幽独野人心。结意青霞佩。传情绿绮琴。徵明。
草书
清真寒谷秀。幽独野人心。结意青霞佩。传情绿绮琴。徵明。
题跋
华夏
本幅
甲辰五月十二日复初题赠
行书
甲辰五月十二日复初题赠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壬午春日御题
行书
壬午春日御题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石渠定监
监藏宝玺
宝笈重编
监藏宝玺
御书房监藏宝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监玺
收传印记
子孙永保
收传印记
项墨林监赏章
收传印记
檇李
收传印记
寄傲
收传印记
项元汴印
收传印记
子京父印(白文)
收传印记
墨林山人
收传印记
子京父印(朱文)
收传印记
墨林秘玩
收传印记
御题翰墨林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树木
竹
主要主题
花草
兰.蕙
兰
技法
技法
说明
写意
皴法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明文徵明画兰竹 轴
英译名
Orchids and Bamboo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001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93-394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161-162
参考书目
1.江兆申,〈文徵明画兰竹 轴〉,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吴派画九十年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再版,1981年三版),页313 - 314。 2.本社,〈明文徵明兰竹图〉,《故宫文物月刊》,第13期(1984年4月),封底 。 3.许郭璜,〈明文徵明画兰竹〉,《故宫文物月刊》,第106期(1992年1月),页124-131。 4.〈明 文徵明 画兰竹〉,收入谭怡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江苏长洲人。诗、文、书、画均极擅长,绘画师法沈周,两人同被尊为「吴派」的支柱,对明代中後期的影响,尤其显着。 本幅是以「金粟山藏经纸」来作画,描绘竹石和幽兰的线条,下笔劲健有力,又回旋自如,彷佛书家挥毫一般,全画充满了清逸高雅的文人气息。虽然没有注明年份,但从左上方画家题字的风格来推测,应该是他七十多岁时的作品。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江苏长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号停云生、衡山居士。画师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诗文书画均佳,为明中叶四大家之一,对明末画坛影响甚钜。 本幅以藏经纸画竹石幽兰,兰与石皆学赵孟頫,笔墨酣畅,诚属得意之作。未识年份,但款字书风与丁未年(一五四七)作之「一川图」、「江南春图」近似,推断应成於此际,时徵明七十八岁。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徵明(1470-1559),江苏长洲人。诗文书画均擅长,画师沈周,两者对明代中後期画坛影响显着。 绘兰竹丛生,叶长如带,弯垂下折。湖石承袭赵孟頫(1254-1322),下笔劲健有力,回旋自如。没骨绘写盛放兰花花冠、花舌,浓墨点写花蕾。旁衬墨竹两竿,「人」字型竹叶交错,能兼顾转折面。构图表现风中之兰竹,描绘精妙,颇有情境。全图诗画、款印之布局安排缜密严谨,自题诗首句描写兰竹幽雅秀丽之姿,末二句则
内容简介(英文)
Wen Zhengming, a native of Changzhou in Jiangsu, excelled at poet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painting, he studied under Shen Zhou (1427-1509), the two of them becoming influential leaders in pa
内容简介(英文)
Wen Cheng-ming (original name Pi, later style name Cheng-chung, and sobriquets T’ing-yün-sheng and Heng-shan chü-shih) was a native of Ch’ang-chou, Kiangsu. In painting, he followed after Sh
内容简介(英文)
Wen Cheng-ming, a native of Soochow, excelled at the arts of poetry, wri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is style followed that of Shen Chou(1427-1509), and both have been praised as the pillars of t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