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明文徵明寒林锺馗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明文徵明寒林锺馗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浅设色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69.6x42.5
诗塘
22.1x42.5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诗塘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文徵明
本幅
寒林锺馗。甲午(西元一五三四年)除夕戏作。
行书
寒林锺馗。甲午(西元一五三四年)除夕戏作。
题跋
清高宗
诗塘
乾隆甲午除夕。御题。
行书
乾隆甲午除夕。御题。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乾隆监赏
监藏宝玺
寿
监藏宝玺
八徵耄念之宝
监藏宝玺
古希天子
监藏宝玺
太上皇帝宝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嘉庆监赏
监藏宝玺
宝笈三编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三希堂精监玺
监藏宝玺
宜子孙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
监藏宝玺
无逸斋精监玺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冬景(雪景)
主要主题
佛道人物
锺馗
主要主题
树木
寒林.枯树
主要主题
经史-故事
锺馗
其他主题
山水
溪涧、湍泉
技法
技法
说明
写意
皴法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明文徵明寒林锺馗 轴
英译名
Chung Kuei in a Wintry Grove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重华宫),第二册,页909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90-391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73-74
参考书目
1.江兆申,〈文徵明寒林锺馗 轴〉,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吴派画九十年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再版,1981年三版),页310。 2.刘芳如,〈明文徵明寒林锺馗〉,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迎岁集福 — 院藏锺馗名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7年二月初版一刷),页142-143。 3.刘芳如,〈明文徵明寒林锺馗〉,《故宫文物月刊》,第200期(
内容简介(中文)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一五五九年),长洲(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诗文书画并佳,其画师承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兼诣宋元诸家之奥妙,为明四大家之一。 按,林中每多魑、魅、魍、魉之属出没,寒林暨属锺馗最需用武之地,画其置身於寒林,自属合宜。惟明代的文人画家,诸如文徵明、钱谷(1508—1578後)等人笔下,往往以笏板取代宝剑,一改昔日锺馗举剑挥舞的武将形象,遂尔演成「文相锺馗」的
内容简介(英文)
Wen Cheng-ming (original name Pi) was a native of Ch'ang-chou (modern Suchou, Kiangsu). Gifted at pro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e followed in the style of Shen Chou (1427-1509) as he explored the
研究性论着
「寒林锺馗」着录见《石渠宝笈三编》。幅中画云林泉石,锺馗腰笏,双手拢袖,独立於水滨石际。自题云:「寒林锺馗,甲午(1534)除夕戏作。」钤印共计四方:「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徵明印、徵仲。」诗塘另有乾隆甲午(1774)御题诗一则。根据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林中每多魑、魅、魍、魉等辈出没。寒林既是锺馗最需用武之地,将二者相结合,发展出「寒林锺馗」的图式,乃成为必然之势。(注1)只不过,明代的文人画家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