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人翠竹翎毛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宋人翠竹翎毛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设色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185x109.9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宣统监赏之宝
收传印记
宣和殿宝
收传印记
司印(半印)
收传印记
晋国奎章
收传印记
晋府图书之印
收传印记
清河珍玩
收传印记
乾坤清玩
收传印记
敬德堂图书印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树木
竹
主要主题
翎毛
雉(锦鸡.雉类)
雉
主要主题
翎毛
山雀
山鸟(黑脸噪眉鸟)
其他主题
花草
枸杞
技法
技法
说明
工笔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人翠竹翎毛 轴
英译名
Green Bamboo and Feathered Guests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153-154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三册,页137-138
参考书目
1.谭怡令,〈宋人翠竹翎毛〉,收入王耀庭、许郭璜、陈阶晋编,《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页166-167。 2.谭怡令,〈宋人翠竹翎毛〉,收入谭怡令编,《画?珍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8年十月初版),页87-88。 3.谭怡令,〈书画菁华特展 — 宋人翠竹翎毛〉,《故宫文物月刊》,第163期(1996年10月),页49。 4.谭怡令
内容简介(中文)
寒雪初飘,一对雉鸡蹲伏坡石上。翠竹数竿,山鸟三两成群,栖於枝叶间,另有一鸟振翅欲飞,沈寂的画面中又添具生动之趣。竹以双钩为之,竹叶全用战笔。此帧笔墨古朴,雄雉胸腹间微有异样,系原画绢破损,经後人补笔者。
内容简介(英文)
A cold snow has blown over this scene of a pair of pheasants crouched on a rocky outcropping dotted with dried leaves. The male and female pheasant are sheltered by a few stalks of green bamboo, which
网页展示说明
初雪寒天,雉鸡静踞坡石,上方黑脸噪鶥活动於竹林间,情境自然生动。除部分细枝外,均以双钩填彩法画成,坡石和竹叶的行笔起伏提顿明显,尤竹叶的颤动线条,接近南唐李後主樛曲、遒劲如寒松霜竹的金错刀笔法记载,可由此体认其面貌。相较於本院所藏宋人〈梅竹聚禽〉北宋画院挺劲稳健的风格,虽同样描绘自然生态,但本幅用笔富於起伏变化,创作时间应较晚,约为南宋或是南北宋过渡期所作。(20110913)
网页展示说明
In an early snow on a winter day is a pair of pheasants crouching quietly on a rocky slope. Above are masked laughing thrushes active amongst the bamboo stalks, making for a lively and animated scene
研究性论着
「翠竹翎毛」记录了鸟类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片段。寒天积雪未深,天气还不是十分寒冷,於是鸟儿们便出来活动了。丛竹下的石坡上,安静的蹲踞着一对雉鸡,但牠们上方的竹林间,却不是那麽安静了。四只黑脸噪(眉鸟)中,三只停栖在竹枝上,其中一只张口欲言,似是在和正飞离的那只相呼应,好像有什麽事发生,这让寂静的画面顿时生动了起来,可见画家安排之巧!这幅画的笔墨质朴,除了部分细枝外,都以先钩轮廓线再填染颜色的「双钩填彩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