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宋徽宗蜡梅山禽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宋徽宗蜡梅山禽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设色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83.3x53.3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宋徽宗
本幅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宣和殿御制。并书。(下有御押)。
楷书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宣和殿御制。并书。(下有御押)。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石渠宝笈
监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监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天历之宝
收传印记
奎章阁宝
收传印记
梁清标印
收传印记
蕉林
收传印记
蕉林收藏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花草
梅(白.红.蜡梅)
蜡梅
主要主题
花草
山矾
主要主题
翎毛
白头翁
其他主题
草虫
蜂
技法
技法
说明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宋徽宗蜡梅山禽 轴
英译名
Chimonanthus and Birds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页1371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6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301-302
参考书目
1.谭怡令,〈宋徽宗蜡梅山禽〉,收入王耀庭、许郭璜、陈阶晋编,《故宫书画菁华特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页86-87。 2.谭怡令,〈宋徽宗蜡梅山禽〉,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 北宋书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页195- 196。 3.李霖灿,〈从腊梅山禽谈起—故宫读画箚记〉,《故宫文物月刊》,第9期(1983年12
内容简介(中文)
徽宗(西元1082-1135年),名佶。性好书画,不但擅长花鸟、山水、人物,也喜好收藏法书名画,遂使内府珍藏的名蹟,百倍於前朝。 本幅描绘两只白头栖息梅枝上,花枝间则有只黄蜂来回飞绕。用笔秀瘦而内含劲力,极富精劲清雅的风韵。画中的题字,即徽宗有名之「瘦金书」。
内容简介(中文)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擅长书画,也好收藏历代作品,遂使内府珍藏的名蹟,百倍於前朝。 本幅梅枝上栖息白头翁二只,其间胡蜂飞绕,下有山矾二株,并以「瘦金书」书写款题。构图简洁,用笔秀瘦而内含劲力,表现冬日的清疏气氛。对实物的仔细观察,使线条随物形而变化,再加上作者经心的构想,以梅干的S型走向来展现韵律感,表达出一份超越自然实景的理想化美感。(20061206)
内容简介(英文)
The Sung dynasty emperor Hui-tsung also had the common name Chao Chi. Excelling at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e was also an astute collector of works of art, gradually amassing a collection of preciou
内容简介(英文)
Hui-tsung, whose given name was Chi, ascended to the throne in 1102. He enjoyed both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nd not only excelled at bird and flower, landscape and figure painting, but was also an
网页展示说明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皇帝,建立完备画院制度,以诗句为画题选取人才,重视对实物的观察,这种结合诗画和写生的绘画观念,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深具影响力。 此幅可能即《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徽宗八扇屏之一的〈香梅山白头〉,兼具诗情画意,精练笔墨表现景物特性,构图简洁,设计S型弧线,在写生之外,又着意营造具造型美感和冬日清疏气氛的理想境界。 (20110913)
网页展示说明
Huizong, given name Zhao Ji, was an artistic emperor gifted at the “Three Perfections”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e established a Painting Academy for the complete study of painting at th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